如果你是瑜伽的长期练习者,一定多多少少听说过“要学会分辨疼痛”的说法。但请现在回忆一下,你还能记起哪些关键词用以归类“好的痛、坏的痛”呢?
是不是有一种,好像老师说过,好像某篇文章里说过,但是 … 真的到可操作层面,就一句话都想不起来了。今天,我们就说说如何分辨疼痛的几个标的:
1/
疼痛的分类
【符号说明】o 代表 ok;x 代表不 ok
· 酸胀感 o
· 轻度按压感 o
· 刺痛感 x
· 电流感 x
· 麻痛感 x
· 撕裂感 x x
· 痛到嗷嗷叫 x x x
也就是说,除了酸胀(适度拉伸感)& 轻度按压感(阴瑜伽中常见) 外,其它的疼痛,都是一定程度上的身体损伤信号,能避免就避免。
那有同学就要问了,我有一个盆友,常常被按到哭爹喊娘也没受伤嘛,嗯,这就是“幸存者偏差”,因为按到受伤的要么已经索赔了,要么已经回家了,剩下没被按坏的,身体容错率和修复能力略比常人高,但长年累月地这样反复蹂躏相同部位,不是个好的练习方法,也不是练习瑜伽的目的,吧?
瑜伽八支中,第一支「yama·禁制 / 持戒」中的第一条,「ahimsa·不伤害」,包括不伤害自己。
觉知,不是靠超量的外界刺激或体式激进达成的 —— 要的是在足够“寂静”的练习中,聆听呼吸,聆听身体絮语。
2/
疼痛的部位
通过疼痛部位的辨识,非常有助于我们“听位辨音”。
运动损伤的多发部位,大都在关节处,因此,关节处或近关节处的疼痛需要直接避免 —— 无需分辨好坏,请直接扼杀在摇篮里。
因为近关节处的肌腱,延展度不足 4%,而连接骨头与骨头之间的韧带几乎不可延展,我们平时所说的拉筋拉筋,拉的其实是肌肉,而筋,是肌肉的旧称。
肌腱和韧带附近血管相当少,被拉伤后的修复及其困难与漫长,因此,如果近关节处有疼痛感出现,请立即降低体式幅度,退阶练习。
那什么部位的拉伸是 ok 的呢? 肌肉中段。肌肉中布满血管,自我修复能力摆在那儿了。如果你有过健身举铁经验的话,增肌训练,就是一种肌肉“微撕裂 - 修复”的循环; 而肌肉的修复依靠的是营养与休息,这也是为什么撸铁人士一般会循环针对某块肌肉或肌群进行训练,为的就是让特定肌肉轮番修复。
3/
无感人群更要小心
越是无感的人越要小心,分两种情况:
· 可能你已经很柔软了,难以找到自我的“限度”
· 可能你体感迟钝,或者说,痛感耐受力强
这两种情况都需要更为小心地觉察自己的体感,因为这两类人,要么不受伤,一旦受伤,大概率的就是脱位,甚至骨折…
4/ 疼痛的“骄傲”大可不必
我们对痛的“反应度”很低,似乎这没必要和练习风险扯上关系,我们更多的是把它和努力扯上关系 ——“不痛 = 不够努力”,或者,“我能练这么好,你知道我忍受了多少痛换来的么”的自豪感。
这和我们长期以来的“拼搏教育”相关,痛 = 努力。
但时过境迁,如果你不是为了去奥运比赛,如果你练习瑜伽是为了健康,那请停止以疼痛来衡量自己是否努力或进步吧。
疼痛感,之所以能被我们摆上讨论的议题,就是因为它的频繁出现,以及我们习以为常地把疼痛用作“衡量工具”,在反复强调以呼吸和身体感受为标的的练习中,我们依然会迷失。
瑜伽本不是为疼痛而生,是为了让物理的身体更健康柔韧,等哪天我们无需去关心哪种疼痛是好的疼痛的时候,可能是体式练习走上正轨的一个信号。
如您需要内容填充,我们有庞大的瑜伽资料库以及专业的运营人员支持。 如您需要网站友链,请提供您的网站名称和网址。 如您需要公众平台转载,请提供您的账号开白名单,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有瑜伽、健康、生活等相关新闻稿需要分发,亦可联系。 如有更多媒体合作,均可添加 小喜悦 (17791657156) 微信沟通。 加微信,备注合作类型。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网络,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喜马拉雅瑜伽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本文链接:https://www.yogatrainingcollege.com/yoga-encyclopedia/1002.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