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一提到练瑜伽,大多数人的脑子中出现的就是练习瑜伽动作 - 练习瑜伽体位法; 但是练习瑜伽其实包括很多练习内容:练习体位,练习持戒,练习调息,练习专注,练习冥想,让内心平静,练习灵性的开启, 练习打造奉爱的心,练习和培养探索意识的无限性和空性.... 一个人即使是全部练习身体层面动作体位,但是只要是练习的时间久了的话,也会多少体悟到以上提到其他方面的瑜伽练习内容,在体位练习的路上也会有其他的瑜伽练习之门打开。
根据印度的古典灵性传统,瑜伽是一种意识的觉醒 - 当我们不被小我而拘束,而是把自己独立的“我”的意识融入了宇宙意识中,这种体验到自我只是一种宇宙总体的呈现的心境状态就是瑜伽。也就是瑜伽不是什么动作,或者动作的序列,而是一种大脑的状态,是一种境界 ; 经常用来描写这种境界的词儿还包括:觉醒,开悟,顿悟,净土,天父之国...
这个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神叨叨? 的确是, 特别是一个人如果目前每天还都在垫子上拼命地凹, 满脑子都想的是怎么做好这个体位,怎么推起来,怎么绑手,怎么这样怎么那样..... 那么还不如说说怎么穿越吧, 觉醒你妹。
但是不管一个人怎么折腾体位法,不管她 / 他对神叨叨的东西是否有一丢丢兴趣,瑜伽练习的确只是一个工具用来开启一个人的意识觉醒,让我们挣脱日常的拘束而获得自由,以实现一个人的自性。不管你相信不相信, 事实是不因一个人的认知所转移的:那就是瑜伽的意图是探寻我们内在世界,是了悟我们自己的心性。作为一个瑜伽练习者, 我们应该至少对除了体位法的其他瑜伽练习方面有一点点重视,当路上有其他门打开我们也不会错过。

看到这里,我想很少会有人因为读了我前面“概念”式地宣讲瑜伽而产生了“开悟”的感觉; 同样, 当我们把“道理”往脑袋里面装的时候,当我们阅读经典 (瑜伽经,薄伽梵歌,奥义书,道德经,佛经..)的时候, 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道理”,并了解到“奥义”和“大道”之如何,但除了个别有极强根器的人(比如历史上的六祖慧能),我们也很可能不会被这些经典中的奥义而产生的灵性智慧闪电而击中而豁然开悟,就此对我们生存的这个物质世界有了完全不同眼光。
我们知道这些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的经典中有着不一般的大智慧; 然而,这些经典中的大智慧却不是任何大脑可以从概念层面穿透并解析的 ; 就像老子自己说自己写下来的并不是自己想表达的:道可道,非常道。既然这些智慧都不可以被始作俑者用文字表达出来,又怎么可能有后人可以用“脑力”从未尽意之文字中解析出来呢? 很多同学读《瑜伽经》都说读不懂,读不懂就对了; 说读懂的不是骗子就是自大狂;《瑜伽经》这类的经典即使是配了大师的解读,我也可以放心地推断学习者单靠研读这些经典的文字基本不会对个人的生命体验有任何冲击和改变。
不可否认,这些经典出于古代的至圣先哲, 这些人对于内在世界和意识的本质有了一手的体验; 但是这样的体验过于宏大,以至一个人除了自己体验之外根本无法通过其他途径来传播; 但是这些圣哲怀着对于人类的慈悲,希望用文字的方式以二手的途径为人类分享他们的体验,虽然是隔靴搔痒但是也胜过让他们的体验被埋没; 他们给了我们一张图,但是再好的图也代替不了他们走过的路和到达的国土。而且任何文字系统都是人类大脑的产出,大脑产出的东西怎么能够传递大脑所理解不了,超越大脑的智慧呢? 何况我们现在生活在末法时代的人灵性包裹了太厚的污垢,深陷物质生活的泥潭,更难从这些经典中领悟一星半点。
于是,这些经典就被”学术“范儿的牧师教授学者专家们把持了,我们可以听各种专家的解读 - 讲座,大学课堂,宗教类宗教场所都有很多善解各类经典之砖家.... 但是现代的专家如果自身没有开悟的灵性体验,又怎么能够还原古代圣哲们的甚深微妙法之灵性智慧呢? 于是解读经典大多就成为我们这样的瑜伽爱好者自己的责任了, 一个 yoga citta vritti nirodaha,千种读者可以有千种解读。我就看到有人在公众号中写了一段现代语言表述的鸡汤励志名句,说是《瑜伽经》里说的,让人爆笑地想到帕坦伽利忽然现世大吼一声:没错,是我说的... 颇有鲁迅的范儿。
看到这里,你就可以重新理解阿斯汤加瑜伽老掌门的一句名言:瑜伽是 99% 练习,1% 理论。这个说的不是重要性的层面 - 不是指经典的重要性只有 1%, 而是指一个人对大智慧的领悟的途径 99% 需来自练习的实践。
99% 练习, 说的是我们需要练习体位法或者其他的规律修行“练习”来约束我们的大脑以便接近和达到“忘我”,以便”一不留神“地被更大的能量捕获。练习内容可以是瑜伽体位,调息,静坐冥想, 甚至跑步爬山, 可以让自己专注在当下的体验之上的练习具备重复和规律性就算是广义的瑜伽练习; 于是我们的判断和自我判断可以平息,当下的纯意识可以浮现。这样的体验,哪怕是惊鸿一瞥,也类似在暗夜的经典阅读书案上点了一盏小灯。

我鼓励读经典, 《瑜伽经》我也 99% 读不懂,但是也会经常回味有感觉的零星几句,即使作为唱诵的经文,我也喜欢放在手边随时翻阅; 但是我粗浅地认为作为一个悟性很低的人,我是无法内化一个开悟者的灵性体验的。我也不认为这样的经典里有”哲学“, 假如一个学者把经典当成”哲学“倾其一生来研究解读,也不意味着她 / 他可以还原古代圣者的灵性体验。
其实用其他科目比喻一下你就可以理解这个道理的简单:比如一个奥运会滑雪单项比赛的冠军写了一本书,完整和详细地记录了她 / 他夺冠的方法和技巧。假如我熟读了这本书并且卖了和冠军一样的专业装备,我就可以下届奥运会夺冠了吗? 当然不会。至少我还需要千万小时的专业练习,加上合适的身体条件天赋(根器),和巨大的运气... 才有一点点可能接近比赛的资格。同样的道理, 我们有了圣人先师意识觉醒的指导,我们可以照方抓药地开悟吗? 有可能哦,但是首先你需要千万个小时的练习练习练习,还得取决于你的根器,才有一丢丢的达到“瑜伽状态”可能性。
但是 1% 的理论的重要性可远远不止于 1%; 继续上面这个比喻:假如我没有读那位冠军的书或者其他滑雪技术的书,只是有了装备和足够的训练,我有可能走进赛场吗? 当然有可能, 但是没有高人指点和前辈的经验,没有站立的肩膀,我的路可能走的要长的多难的多。
更重要的是, 当我练习练习练习的时间久了之后,我才能懂得书中作者的经历和体验,我才能亲身体会一路的苦痛和狂喜。如果我只是伏案阅读,而没有自己的亲身练习体会的话,文字中太多的精妙的隐喻都会随风而飘过。

就像一个阿汤前辈说:不练,天方夜谭; 练, 显而易见。
如您需要内容填充,我们有庞大的瑜伽资料库以及专业的运营人员支持。 如您需要网站友链,请提供您的网站名称和网址。 如您需要公众平台转载,请提供您的账号开白名单,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有瑜伽、健康、生活等相关新闻稿需要分发,亦可联系。 如有更多媒体合作,均可添加 小喜悦 (17791657156) 微信沟通。 加微信,备注合作类型。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网络,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喜马拉雅瑜伽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本文链接:https://www.yogatrainingcollege.com/yogaQampA/1668.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