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做着各式各样,各行各业的工作,与瑜伽有什么神秘联系?(从事瑜伽行业的人来说一说)

HimalayanYoga 2022-10-08 瑜伽百科(常识) 957 0

  老读者应该记得《瑜伽》杂志复刊纪念刊上,提到了一位斯瓦米·维韦卡南达,他是第 一个向西方传播瑜伽的印度先贤。近期会有他的一本杰出著作《行动瑜伽》推出中文版,所以这里刊出其重量级序言(略有删节),请新老读者先睹为快。作者是一 位80岁的老人,维韦卡南达生前所在的罗摩克里希纳道院负责人之一;译者是闻中老师,在前面可读到他个人的专栏。因为此文干货较多,所以读起来会有些难 度,不过这也意味着它的分量。读完你会发现,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的、工作/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原来道路也在“瑜伽”之中啊!

  这是一个令人惊愕的事实:虽然我们[文]在这个世界上每天做着各式各样的工[章]作,但绝大多数都是属于人在“行动[来]”,而不知道“行动”的意义与目的[自]。生命中大多数的难题与困境,正是[喜]源自于这种无意识、机械式的工作方[马]式。

  在 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位建立起工作或[拉]者说行动哲学的人,是卡尔·马克思[雅](Karl Marx);而第二位就是斯瓦米·[瑜]维韦卡南达(Swami Vivekananda)。这两位[伽]伟大的思想家所持有的行动哲学,存[研]在着一些根本性的差异,限于篇幅,[修]我们把话题集中于维韦卡南达的行动[培]哲学。他的这种哲学,是发端于远古[训]的印度思想体系,即吠檀多哲学体系[中](Vedanta)——

  

每天做着各式各样,各行各业的工作,与瑜伽有什么神秘联系?(从事瑜伽行业的人来说一说)


  四种“显现”的方式

  吠 檀多属于印度古典精神传统当中的主[心]流哲学,它起源于古代一些超越性的[文]经验之记录,即“奥义书”(Upa[章]nishads)。奥义书大约是在[来]公元前1000年 到公元前300年之间编成。吠檀多[自]哲学在世代传承过程中,被一些伟大[喜]的思想家发展起来,其中最为杰出的[马]有商羯罗大师(Shankara,[拉]在8世纪或9世 纪)。而维韦卡南达的功绩在于,以[雅]现代性的语言重新阐释了吠檀多思想[瑜],让世界上所有人群都可以理解和掌[伽]握。他认为,吠檀多的基础原则是普[研]遍有效的,而且可 以构成世界上的所有灵性传统的共同[修]基石。

  在 吠檀多的思想里,最根本的哲学追问[培]是起于对人“本性”的探讨——人的[训]本性既不在肉体,也不在心灵,而在[中]于第三个实在体,这就是“阿特曼”[心](Atman), 或者叫作“自我”(Self)。“[文]阿特曼”即清净的觉识,它纯然自在[章],独立于心灵。而且这种清净的觉识[来],与无限的意识——即“梵”(Br[自]ahman)—— 密不可分,同时还反射着绝对无限的[喜]梵。以相对的立场来看,梵以“自在[马]天”(Isvara)著称,或者叫[拉]作“上帝”(God)。但是,由于[雅]“无明” (Ajnana),或所谓的“摩耶[瑜]”(Maya)的存在,常人无法意[伽]识到自己真实的精神本质。而维韦卡[研]南达就是综合了上述吠檀多的三大概[修]念:阿特曼、梵与 摩耶,构建出了一套精神主旨,浓缩[培]为“每一颗灵魂都是隐藏的神圣者”[训]

  由 于无明的存在,人们在其当下状态,[中]无法觉知到自己的神圣性。但是在他[心]的身体里面,一直潜伏着趋于神圣的[文]力量。那么,如何才能亲证到这种灵[章]魂的神圣性呢?维 韦卡南达认为,阿特曼——即真实自[来]我——虽然本来就是内在的光,然而[自]却被摩耶的面纱所遮盖。实践亲证的[喜]道路,也就是揭开面纱、除去摩耶的[马]过程,或曰“解 蔽”(unfoldment)过程[拉],这被维韦卡南达唤作“显现”。

  “显 现”有四种:藉着知识;藉着奉爱;[雅]藉着禅定;藉着工作。这里的每一种[瑜]方式,都被唤作“瑜伽”,所以存在[伽]四类瑜伽:智慧瑜伽,或者说知识之[研]道;虔信瑜伽,或 者说奉爱之道;胜王瑜伽,或者说禅[修]定之道;行动瑜伽,或者说工作之道[培]。关于这四种方式,维韦卡南达曾说[训]:“我们传授不同类别的瑜伽形式,[中]是相应于人们的不 同特点与不同性情。而我们将这些特[心]点分类如下:行动瑜伽,人们藉着工[文]作与生命中的尽责行动,来亲证其内[章]在的神圣性;虔信瑜伽,人们藉着奉[来]爱与信仰人格化的 上帝,来亲证其内在的神圣性;胜王[自]瑜伽,人们藉着冥想与操控心念的甚[喜]深定,来亲证其内在的神圣性;智慧[马]瑜伽,人们藉着知识(即智慧)来亲[拉]证其内在灵魂的神 圣性。”

  众 所周知,维韦卡南达1893年去美[雅]国,是为了参加在芝加哥召开的“世[瑜]界宗教议会”。两年之后,他受邀造[伽]访伦敦,在那里传道3个月时间。维[研]韦卡南达返回纽约 之后,弟子们为他租了两个大厅,他[修]就在那里从事关于四类瑜伽的日常讲[培]演,每周工作四五天,每天举行两次[训]功课——早上的授课对象为初级学员[中],晚上的对象为高 级学员。雇佣了一位名叫古德温(J[心].J.Goodwin)的优秀速记[文]员,逐字逐句记录他的讲演。记录稿[章]后来被编辑出版,就是:《Jnan[来]a Yoga》(智慧瑜伽);《Bha[自]kti Yoga》(虔信瑜伽);《Raj[喜]a Yoga》(胜王瑜伽)与《Kar[马]ma Yoga》(行动瑜伽)。

  

每天做着各式各样,各行各业的工作,与瑜伽有什么神秘联系?(从事瑜伽行业的人来说一说)


  什么是“行蕴”

  行 动瑜伽,意味着“以行动为瑜伽”([拉]Karma done as Yoga)。换言之,即以“工作”[雅]作为“灵性”的练习手段。在此,我[瑜]们有必要区别一下“行动”(Kar[伽]ma)与“工作”(work)之间[研]的细微差异。任何 一件工作——譬如说,它若是由机械[修]来完成,则不能被视为“行动”;行[培]动,其意为“人类的劳动”(hum[训]an labour),总是隐含着道德意[中]味。我们正是藉着它来判断一个人是[心]“好人”还是“坏人”,“善良”还[文]是“邪恶”,“正确”还是“错误”[章]等等。这些判断是 基于某种被普遍接受的伦理原则,它[来]们就构成了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秩序[自],被人们唤作“达磨”(Dharm[喜]a)、“道”(Tao)、“逻各斯[马]”(Logos) 等等。

  每 一种行为都会留下自己的印迹,这就[拉]是“行蕴”,存在于一个人的心中,[雅]促使他不断地重复某些行动。善行产[瑜]生善业,恶行生起恶业。一个人的性[伽]格,其实就是这些 “行蕴”于心中的总和所导致。如果[研]某人的心中由善业主导,他就会依着[修]道德原则行事;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全[培]被恶业所主控,那他的行为则会以邪[训]恶的方式呈现出 来。

  行动瑜伽的目的之一,就是藉着善行[中],于我们的心中增进其善业。行动瑜[心]伽便是以这种方式,来洁净我们的内[文]心。如吠檀多传统中大多数导师所指[章]示的,洁净内心,乃是行动瑜伽的根[来]本意图与效用——

  从“世界的机器”中解脱

  在 吠檀多诸多杰出的精神导师中,维韦[自]卡南达是第一位持有“行动瑜伽也是[喜]能够独立,并且直接趋入解脱”观念[马]的圣者。行动,或者说人们的工作,[拉]正好像是某一种综 合性的系统,将人们围困在其中。我[雅]们唯有藉着对该系统工作原理的了解[瑜],才有可能从其围困当中解缚而出,[伽]获得永恒的自由。维韦卡南达曾说:[研]“不必急于从世界 的机器当中高飞,而不妨栖身其中,[修]获得工作之秘密。就在里面,通过恰[培]当的行动,也是可以从中解脱的。藉[训]着这架机器本身,开出了一条自由的[中]道路。”而行动瑜 伽,就是帮助我们认识这个“工作之[心]秘密”的方法:世界之机器如何运作[文],如何从世界之机器中解脱出来?

  在这里,我们应当注意到,其他三类[章]瑜伽都会涉及到一些特殊的灵性技艺[来],譬如冥想的实践。但是,行动瑜伽[自]却不牵连任何特殊的技艺。行动瑜伽[喜]所执行的,乃是一种普通的、常态的[马]、日常性的工作,只是将这种执行作[拉]为一种精神的练习法门。

  维 韦卡南达说:“放弃所有的执著,这[雅]里提供了两种途径:第一种途径,可[瑜]以给那些不信神,不信靠任何外在帮[伽]助的人,他们由自己谋划,自己决定[研]……而另外一种途 径,则是为那些信神的人准备的,相[修]形之下,这条途径没有那么难。他们[培]自己放弃了劳动的果子,而把它祭献[训]给了神明;他们虽是行动,却从来不[中]会执著于行动的结 果。”在行动瑜伽中,前者唤作“为[心]工作而工作”,后者则唤作“以行动[文]为献祭”——

  为工作而工作

  “为工作而工作。在地上每一个国家[章],都存在一些人,他们是世上的盐,[来]他们做事,既不为荣誉和名望,也不[自]是为了进入天堂。他们只是为工作而[喜]工作,甚至善愿也仅仅是随行动而来[马]。”维韦卡南达说。

  这 正是维韦卡南达在西方文明世界尤为[拉]强调的方法。在西方思想界,是康德[雅]首次把“为责任而责任”的观念表达[瑜]出来。维韦卡南达进而指出,执行这[伽]种责任,无分尊卑 贵贱,所有的责任都是圣洁的。比如[研]说,杀死一头动物,售出可食用的肉[修],这是屠夫的责任;这些责任与义务[培],与王宫里面国王所做的,与寺庙教[训]堂里面神职人员所 执行的,都是同等的神圣。判断每一[中]个人的尺度,并不是依据其责任的内[心]容,而是其行动中的态度。

  

每天做着各式各样,各行各业的工作,与瑜伽有什么神秘联系?(从事瑜伽行业的人来说一说)


  按照维韦卡南达的思想,判断一个人[文]行动或责任的标准主要有两个:无私[章]与无执。当我们带着私心、执著来行[来]动时,就会丧失勇气与力量。一旦我[自]们在实际的工作中,获得了超然的、[喜]无私的方法,立刻就会生机勃勃,力[马]量倍增;

  以行动为献祭

  行动瑜伽的第二种实践途径,就是把[拉]所有的工作,都视为对上帝的一种服[雅]侍,把一切的劳动成果献给上帝。在[瑜]这条实践的路上,所有的责任都被认[伽]为是出于神的意志。只有上帝才是真[研]正的行动者,而自己不过是掌握在上[修]帝手中的一件器具。

  践 行“以行动为献祭”的瑜伽精神时,[培]另一层意思是“服侍人,如服侍神”[训]。 这种思想,维韦卡南达最初是从其精[中]神导师罗摩克里希纳(Sri Ramakrishna)那里继承[心]的,罗摩克里希纳曾说,为别人提供[文]帮助时,若是带着怜悯或同情的态度[章],就会直接损伤行动的益处,而且会[来]在行动者那里,无 端滋长出“贡高我慢”(即执著与私[自]念)之心。倘若能够服务于他人,如[喜]同服务于上帝,或是将他人作为神来[马]崇拜,那么这样的行动会同时提升行[拉]动者与受施者,彼 此都受益。

  在1897年,维韦卡南达从西方归[雅]来后,就在印度推广这种生活理念—[瑜]—“服侍活着的神”。其独特之处在[伽]于,整个印度贫困与受压迫的大众,[研]成为了人们服侍行动的重点对象。带[修]着这种服务于穷人的目标,罗摩克里[培]希纳传道会(Ramakrishn[训]a Mission)被创立起来。

  维韦卡南达在《行动瑜伽》一书中的[中]种种指导,在转化我们的日常工作,[心]亲证与实现我们人生的终极目标——[文]即永恒的自由——等各方面,都有巨[章]大的价值;在此之外,还为我们呈现[来]了如何过一种有意义的、安详的、富[自]有成果的美好生活。


    原创转载分享授权 免责声明 合作联系
    如您需要内容填充,我们有庞大的瑜伽资料库以及专业的运营人员支持。
    如您需要网站友链,请提供您的网站名称和网址。
    如您需要公众平台转载,请提供您的账号开白名单,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有瑜伽、健康、生活等相关新闻稿需要分发,亦可联系。
    如有更多媒体合作,均可添加 小喜悦 (17791657156) 微信沟通。
    加微信,备注合作类型。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来源网络,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喜马拉雅瑜伽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yogatrainingcollege.com/yoga-encyclopedia/77.html 转载需授权!

    分享到:

    联系瑜伽培训中心

    17791657156 扫描微信 956568356
    陕公网安备

    陕公网安备 61011602000488号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亮照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亮照

    在线客服